彭氏多功能手術解剖器由我國著名外科專家、美國外科學院榮譽院士彭淑牖教授發明。該產品針對傳統外科手術中多種器械頻繁更換的弊端,采用醫學科學和機械、電氣相結合原理,集吸引、電凝(切)、刮扒、剝離四大功能于一體,與獨創的刮吸手術解剖法相結合,使各種外科手術化難為易、化繁為簡、突破禁區。手術人員手持彭氏多功能手術解剖器,即能完成除縫合以外的各種操作,術中不必頻繁更換器械,可節約許多寶貴時間,顯著減少術中出血,解剖面清晰,使手術質量大大提高,使各種腫瘤在得到徹底根治的同時,大大減少了醫療費用。電凝時產生的各種異味及煙霧、病毒、飛沫等,隨時被吸除,有利于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。臨床效果證明,產品適用于普通外科、胸外科、婦科、五官科、骨科及泌尿外科等領域,同其它器械相比,使用簡便,單次使用費用明顯降低。
彭氏多功能手術解剖器對社會的卓越貢獻:2001年12月,榮獲“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”,為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項科研成果;2002年5月,在美國匹茲堡國際“新發明和技術博覽會”上獲唯一的“國際醫學金獎”;2002年9月,被國家衛生部列入十年百項計劃面向全國推廣;2003年11月,又榮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“中國優秀專利獎”;2004年又分別得到美國及歐共體專利的受理,2004年通過歐盟CE認證;2005年通過美國FDA認證,代表該產品的質量達到并超過國際標準。
目前,該產品已在北京等20多個省、市、自治區各大醫院的手術室廣泛應用,并被北京、重慶、江蘇等地列入醫保。并且在2010年1月7日,湖北省物價局、湖北省衛生廳頒布鄂價費[2010]7號文件,將多功能手術解剖器列入到“33”項目中,作為“一次性醫用耗材及手術中使用的特殊材料”另行收費。隨后,武漢市物價局、武漢市衛生局頒布武價費[2010]5號文件,在武漢市開始執行該收費政策,同時,荊州、十堰、咸寧等地區也開始或準備開始執行該文件。
|